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
尚德_敘事療法初級
尚德_敘事療法初級
目錄
o
理論淵源
o
八種假設
o
四大技巧
o
敘事諮詢師的基本功
學習敘事的態度
o 我們不是學技術與療法,而是學態度,學人生的態度
o 以讓我的生活“敘事”化為前提
o 從現在、從我、從我的親人 “敘事”開始
o 你的心靜下來了嗎?
評 論
o
“我的生命經驗成了我創作故事的材料。我於是成了我生命的藝術家,我開始尋找、具現我生命的美感;即使是看似悲慘、哀怨、無意義的生命經驗,也就有了機會被我自己重新點化成具有美感的藝術作品。當我能欣賞、體現我自己生命之美時,我也開始懂得欣賞別人也是他自己生命的藝術家;而不是抱著無力的同情而已。因此,通過故事,我們可以創造出自己生命的美好;通過故事,我們可以欣賞出別人生命的美好。故事本是可以成全出人的美好,這是個“成人之美”的藝術,我很沉醉。”
o 學了敘事,讓我覺得這真是一門讓生活值得一過的科學,無論生活中是苦的、痛的、累的,酸的、鹹的、辣的,我們都能從中挖掘出甜的、蜜的、喜的調料來。讓調料成主料,生活就是這樣拌來拌去,從反面尋前面,從負面看正面,從消極找積極,從黑中找白,灰中見亮。從無中生有,在有中漸無。
太極圖
o
黑白共生
o
黑白互換
o
善根中滋養,惡根中包容;
o
在無為中陪伴,在有為中重生。
敘事的描述
“來到邊緣吧,生命如此說
他們說:我們還害怕
來到邊緣吧,生命如此說
他們來了,生命將他們用力一推……他們翱翔……”
敘事的描述
路的盡頭,就是另一條路的開始……(重生哲學)
心理理論的發展:第一浪潮
1、代表:精神分析為首的以決定論為主導的理論體系。
2、觀點:認為病人的症狀、夢、行為有一個正確和綜合的解釋。
3、深層探索:情感和欲望,防禦和移情。
關注既往生活事件和當前個性與症狀的聯繫。
心理理論的發展:第二浪潮
1、代表:人本與家庭治療;
2、觀點:問題是治療師與病人(家庭)共同合作來建構與組織的。
3、重視:著重于行為序列,關係互動,動機與結果分析。
心理理論的發展:第三浪潮
1、敘事、建構主義結合
2、觀點:認為原因是不存在的,結果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構詞,文化解讀行為的意義,改變了意義就改變了一切。
問題是觀察並建構出來的,重視問題重構意義。
3、關注點:尋找力量,建立自我內在力量為導向
第一章
敘事療法理論淵源
一、敘事的誕生
“把這個學說定義成一種世界觀是不是比較好呢?也許吧,可是即便如此,還是不夠。也許該說它是一種認識論,一種哲學,一種人的承諾,一種策略,一種倫理,一種生活等等。“
——麥克,懷特
歷史
o
1979年,心理學家薩賓(sarbin)在美國首次提出了“經驗和敘事結構”的觀點。闡述了敘事對建構,人格形成的作用。
o
1986年,他主編了《敘事心理學:人類行為的故事性》一書。自此,敘事正式從心理學家族中顯現出來。
o
澳大利亞,麥克.懷特(Michael white)夫婦,紐西蘭的大衛.艾普斯頓(David Epston)20世紀80年代在家庭治療的基礎上,提出了敘事心理治療的理論。
代表人
o 澳大利亞,麥克.懷特夫婦。
o 家庭美化師,20歲接受了社會工作訓練,成為一名社會工作者。兒童-家庭。
o 大衛,愛普斯頓 ,出生加拿大,移民紐西蘭,人類學。兒童-家庭。
背景資料
o
為什麼敘事治療這一新的治療取向會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興起,而不是在美國或歐洲?
o
移民國家孩子兩個文化特徵:
o
認同感的發展和對權威的懷疑。
o
對個體而言,主要表現為對權威的挑戰,例如種族特權,等級,性偏好的傳統問題,這有利於個體自我認同感的發展。
o
不崇拜權威,平等主義的文化傳統與後現代思潮的結合,最終促進了敘事治療的興起。
二、定義
o
敘事心理治療就是指諮詢者通過傾聽他人的故事,運用適當的方法,使問題外化,幫助當事人找出遺漏的片斷,從而引導來訪者重構積極故事,以喚起當事人發生改變的內在力量的過程。
敘事的運用
o
請你花一分鐘描述你的家庭——四個人
敘事技巧脈絡圖
請聽敘事
o 昨天早晨,我起床,然後刷牙、洗臉、就上班了。
o 昨天早晨,我起床以後,該做些什麼呢?哎,還是把臉洗了一下,要出去見人的。說吃早飯吧,家裡沒有什麼吃的,只能出去買點。後來就去上班了。
o 昨天早晨嘛,一睜開眼睛,喔,太陽都曬到屁股了。又是一個豔陽天。說實話,不想起啊。最後沒有辦法,回籠覺真得讓我嚮往啊。然後,氣來吃飯,煎雞蛋,一個香蕉,一本牛奶,後來呢。真香。後來,穿上那件新買的奶色碎花連衣裙,就上班去了。
請聽敘事
o
在我們家裡生活簡直就是一團糟。
o
在我們家裡,我們的生活確實非常辛苦,媽媽常年有病,爸爸總是酗酒……
o
在我們家裡,我們的生活是確實非常辛苦,媽媽常年有病,爸爸總是酗酒……而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,使我從8歲起,就開始擔負起了全家人的生機的重擔……
o
在我們家裡,我們的生活是確實非常辛苦,媽媽常年有病,爸爸總是酗酒……而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,使我從8歲起,就開始擔負起了全家人的生機的重擔。我突然才發現,原來我自己的力量是那麼強大,而在我以後的生活中……
o 在我們家裡……
o 當事人在選擇和述說其生命故事的時候,會維持故事主要的資訊,符合故事的主題,往往會遺漏一些片 段,為了找出這些遺漏的片段,諮詢師會幫助當事人發展出雙重故事。
o 在諮詢過程中喚起當事人生命中曾經活動過的、積極的東西,以增加其改變 的內在能量。
o 諮詢師:“你是怎麼辦到的?”——焦點放在當事人曾努力過的,或他內在的知識和力量上,引導他走出 自己的困境。
練習
o
來訪者:訴說自己的故事
o
諮詢師:用敘事的態度來提問、找片段與力量
o
觀察者:旁觀者來看來訪者與諮詢師——發現可能尋找的方向與切入點
敘事的語言觀
o
現實由語言構成
o
語言背後的故事
o
不是人說話,而是話說人。(諮詢者司機,)
o
(抑鬱症的父親)
o
語言讓情景產生了動態的效果,通過語言的描述,會帶出來一些原來沒有的感受和意義。
o
語言不僅是用以描述事物的抽象工具,他更多地用於建構自我和世界。
第二單元
敘事療法八大假設
假設一:
o 敘事治療認為:人不等於問題,當你認為小棋在面對問題時,已經很好地把個案和問題分開了。人能夠和問題的故事剝離後,就會開始感覺個人的自主,感覺自己有能力介入自己的生活於關係。
假設二:
假設三:
o
敘事理論相信:人是有力量的,每個人在和問題抗爭的過程中,都會用各自的方法陪伴自己,個案見諮詢師以前,早就自療一段時間了。
o
B選項中諮詢師在給來訪者的問題下結論。
o
C選項中,諮詢師對個案同情,雖然沒有什麼錯,但已經把自己放在了高於個案的位置,容易導致看不到個案的力量所在。
假設四、
假設五
敘事的過程要處處傳達給個案這樣的資訊:你是有力量面對自己的問題的。
A選項傳達出了尋求説明的概念,在敘事的框架下不夠恰當。
C選項暗示了個案是有問題的這樣負面的概念。
假設六:
假設七:
o 敘事治療理論認為:諮詢師的任務不應該是改變個案自己的信念和認識,沒有一個個案真的瞭解自己的信念和認識,沒有一個個案能真地瞭解諮詢師的認識,他也不需要瞭解。需要的是發展出適當的治療情景,尊重,透明和好奇的環境,允許個案以最適合自己人生架構的方式,來運用自己的思考,認識,和情緒。
假設八:
敘事理論認為:人是需要意義的,意義並非事先
存在,必須由我們透過交流的交互作用可以創造
新意義,人找到了意義,就找到了方向,找到了力量。
敘事治療的理論假設
1、 例外情景創造改變
2、 小的改變帶來大的改變
3、 出了問題是改變的開始
4、 出了問題是作了一些良好行為的結果
5、 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專家
6、 感受,想法,行為都是改變的一部分
7、 複雜的問題不一定需要複雜的解決
8、 因果關係很難確定
9、 錯誤歸因會淡化問題的解決
10、 好的歸因方式能有效解決問題
11、 問一個好問題比找出正確的原因,對改變而言更重要,更有用
12 、瞭解每一個人特定的解決問題的方式,帶出改變
第三單元 敘事諮詢師的角色
o 權威——服務
o 心理諮詢中心——心理服務中心
o 幫助——服務
o 標定診斷——描述性診斷
o 重於關懷模式,因為人和人是不一樣的,保護來訪者內在的自我能動性。
o (你去改變來訪者的同時說不定會毀了一個天才)
o 尤其是面對孩子
o 合作:不做指導者、控制者和責任人,而是共用、互動的陪伴者;
o 不沉重、不著急,創造輕鬆和互相滋養的關係。
o 尊重、好奇、透明的諮詢氛圍
o 不專注於個案改變與否,專注於對個案生命故事的瞭解、欣賞和感動;
o 不放棄,不失望,對個案的生命故事保持好奇;
o 不隱藏,不壓抑,開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。
第三章 敘事治療的四大技巧
外化——解構——重寫——豐厚
敘事技巧脈絡圖
生命中的事件
o
主線故事:來訪者生命故事中那些特別突顯,不斷地被儲存記憶,成為圍繞著某個主軸的故事,就是主線故事。
o
替代(支線)故事:來訪者生命故事中不符合主軸的,不被注意的事件,成為替代故事。
o
敘事不再支持與重複那些對個案傷害卻無意義的主線故事,反而有興趣看一些被忽略的“軼事“,即替代故事。
一、敘事技巧——外化
o
相信人不等於問題,問題才是問題
o 不要被問題綁架
o
當人與問題分開的時候,人會由無力感進入到使自己可以有力量去面對問題
o
通過外化,讓人透過問題,去看自己的力量與能力,去珍惜自己的問題
o 擺脫了傳統意義上將人看作為問題的治療觀念
找到外化的點
o
負向問題:焦慮,恐懼,煩惱,對自己不滿,抑鬱,自悲
o
正向、寶貴的特質:勇氣,夢想,堅持,毅力
o
注意:語言使用。是不是用了來訪者的語言去貼近來訪者
問話的句式
o 1、這個問題是怎麼樣影響到你的?
o 2、……你是怎麼做到的呢
o 3、這樣的一段經歷,讓你看到一個怎麼樣的自己?
o 4、這個麻煩最喜歡在什麼時候來騷擾你呢?
o 5、當憤怒來到你身上的時候,他想要怎麼控制你?當你被它控制的時候,你做了一些什麼事情?
o 6、
敘事提問
來訪者:我是一個抑鬱症患者,已經三年了,我覺的太痛苦了。
諮詢師:
1、哪些時候抑鬱離我比較距離遠呢?
2、好的,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抑鬱,他將會帶我們走向何處呢?
3、當我感覺不到抑鬱症的時候,那個時候我在做什麼呢?
4、這麼長時間了,你仍然在面對這個抑鬱,我非常的好奇,能不能問一下,在這麼長時間裡面,一直面對這個抑鬱,而沒有被這個抑鬱擊垮,你是如何做到的呢?
5、你想對這個抑鬱說點什麼呢?這個抑鬱對你說什麼呢?
感受關注點(二)
當來訪者阿平走入諮詢師向你訴說他的問題時,你是怎麼看待他和問題之間的關係的。
A、 他這個人就是問題
B 、他有問題
C、 他在面對問題
外化二
o 不是解決問題,而是尋找力量
o
絕對相信人有力量處理任何問題。相信人可以不斷地面對問題、掙扎,做思考。
o
相信來訪者是思考自己問題的專家。
o
每個人都是面對自己生命挑戰的專家,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
o
諮詢師要相信個案會再度對生命取得主權,會重新取得自我的資源。
敘事的問話
13歲的你,怎麼會想到離家出走(這麼大膽的決定)?
在離家出走的過程裡面,又怎樣的挑戰?
看到哪些能力是自己以前沒有看到的?
離家是不容易的,你是怎麼照顧自己?
看外化關注點(四)
o 來訪者:我很懶惰……
o 諮詢師:……
敘事問話
o
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懶惰,他長得什麼樣子的呢?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干擾你的呢?
o
當這個懶惰來的時候,你體會到什麼呢
o
懶惰背後,自己有什麼樣的渴望
o
在什麼時候自己會去懶惰,那個時候懶惰會帶給自己什麼好處
外化注意事項
1、首先要有外化的態度
2、找到外化的點
3、運用外化式問題來外化這些問題需要再次強調的是,外化不僅是技巧,更是態度。
o 諮詢師放空,接納,聆聽,不放過來訪者任何寶貴的經歷,貼近來訪者心靈最深處,直到陪伴來訪者發現自己潛在力量。
o “我必須警告你,如果只把外化當成一種技巧,可能無法產生深刻的效果。
o 如果你不從靈魂深處相信人不等於他們的問題,他們的困難是經由社會和個人建構的,那麼你就是看不到這些轉化。
o 當愛普斯頓或懷特在治療時,你可以看到他們絕對相信人不等同於他們的問題,他們的聲音,姿勢,他們勸人都放射出可能性和盼望,他們徹底受到樂觀主義的影響。
1、沒有找到切入點,不要急於外化
2、外化的點和來訪者的內心感受很好地契合
3、耐心,細心,關注
4、找到需要外化問題的過程中,經常用到一種技術“解構式的傾聽”。
o
1、 不要急於外化或者馬上外化,需要花足夠的時間去推敲到底是什麼壓抑了當事人。
o
2、 非正義事件(家庭暴力,虐待)不能直接外化;
o
什麼時候這些信念比較薄弱?
o
什麼時候這樣的信念比較強大?
o
想要控制別人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的?
是要去貼近來訪者的問題和寶貴特質,珍惜來訪者問題和寶貴特製的態度。
請以敘事的思路,重新開始我們的諮詢
三、敘事思路之二 ——解 構
故事背後蘊藏著一些特定文化,歷史知識和習慣
這些習以為常的觀念也許是來訪者問題的建構者
他們內化在人們的觀念和感受中,從未被發現和質問。
而我們很容易成為文化下的犧牲者和替罪羊。
關鍵字
o
如何被建構、故事非必然、非真理性、打開包裝
o
提供機會、多個角度、多種可能性
解 構
o
邀請來訪者探索:
o
問題、感受、想法的來歷與歷史
o
問題、感受、想法的影響力和結果
o
看自己是如何被建構的
o
提供從不同的觀點和角度來看自己故事的機會
o
引出其他可能的敘事
o
這個過程還有一個名稱叫“打開包裝。”
解構的意義和重要性
o
主流文化來到我們的身上,作了我們的主人
——人性為了所謂文化而不能釋放——男人不能穿裙子、離婚者、住過監獄的人、性工作者、農民工、男人不哭、……
o
引導我們如何思考自己的生活
o
讓我們成了別人的第二和群體社會的附庸:家族,地域,文化……
o
文化判決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
o
削弱我們的生命力
o
我們曾經被文化,家庭,價值觀培養成了有病的孩子,所以,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成為病孩子,否則就不正常了。
o 外界文化的規範和科學的分類,讓人們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現實。
o “我就應該是那樣的人”
o 好男人
o 好女人
o 漂亮女孩
o 好媽媽
o “只有那樣,我才是一個有用的人”
o 兒子學習好,才能證明我這個母親對兒子的培養是成功的,如果兒子學習不好,我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。
案例 一
o 解構的聆聽更多的是一種態度。
o 訪:童年的時候,爸爸經常打媽媽和我們,我那時特別愛上學。但是有時也翹課,我翹課並不是為了出去玩,而是偷偷看爸爸媽媽有沒有吵架,看他們是不是還好,我覺得,自己那是真的好可憐啊。
o 諮詢師的態度?
一般諮詢師
o 內在觀念:他真的好可憐,那麼小的年紀,目睹並體驗了家庭的暴力,還要擔心爸爸媽媽好不好)小時候不僅經常挨打,還擔心爸爸媽媽好不好,我能體會到你那時真的好可憐,好苦。
敘事諮詢師的態度與思維過程
o 爸爸打媽媽家庭出來的孩子就一定可憐?誰規定的?
o 小小的她怎麼就想到偷偷地去看爸爸媽媽有沒有在吵架?
o 她說的那個可憐是什麼?
o 覺得自己好可憐,這樣的想法是怎麼來的?
o 可憐的日子裡,小小的她是怎麼挺過來的?
o 在可憐的日子裡,最不容易的地方在哪裡?
o 點評:要做到解構的聆聽,敘事諮詢師不是同意或可憐,而是一種外化和好奇的態度。
案例二
o
作為潮汕地區的我,一直以來就覺得,自己把好吃的應該讓給弟弟,作為女孩子,甚至覺得享受些福利是一種罪過。
o 諮詢師:……
解構的問話
文化的影響
o
訪:我總覺得,有那麼一天,我男朋友會離開我。
o
師:可不可以多說一些?
o
訪:有哪個男人會喜歡一個胖女孩子?像我這樣的身材……唉,
o
我總有一種預感,男朋友不會永遠喜歡我的。
o
師:男人不喜歡胖的女孩子,這樣的想法是怎麼樣來的呢?
o
訪:社會上都這麼看
o
師:社會上的人是怎麼看胖胖的女孩的?
o
訪:現在是以瘦為美的時代,胖胖的女孩穿衣服很難看啊……沒
o
有瘦瘦的女孩受歡迎
o
師:大家對胖胖的女孩這樣的看法好像影響你對自己的看法的?
o
那你覺得自己被怎麼看才是正確的呢?
o 訪:怎麼影響?……
o
其實,有時候,我覺得自己蠻可愛的,因為沒有外在優勢,
o
所以,特別特別努力……
o
用胖來看待自己是非常不公平的。
o
敘事治療認為,故事的背後蘊藏著一些特定文化,歷史知識和習慣,這些習以為常的觀念也許是來訪者問題的建構者,他們內化在人們的觀念和感受中,從未被發現和質問。 而我們很容易成為文化下的犧牲者和替罪羊。
看關注點
o 諮詢師:……你看這樣好不好,讓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家裡人為什麼對公務員這麼感興趣……(指向來訪者的背景文化如何被建構)
o 諮詢師:……你看這樣好不好,我們現在先不管家裡人的期望,你真正想要什麼呢? (指向引導來訪者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,擺脫背景文化的期望和影響,釋放當事人,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)
看關注點
o
諮詢師:能不能給老師說一下,社會對男人的概念是什麼?(引導來訪者看清自己觀念被文化的建構)
o
諮詢師:能告訴老師,真實的你自己是誰?(尋找未被文化建構的真實自己)
我是我生命的主人
o
看看我的失敗
o
看看我的苦難
o
我的理性——我的沒有開化
o
陪伴我的急躁——過紅燈
o
敘事,和自己生命的渴望來連結
再進一步解構
o 人之所以為人,萬物之靈,宇宙之精華,本應該是與萬物同體,與宇宙相融。
o 役物而不 役於物
o 山為山 水為水 人為人
o 心靈的自由,為何囿?
o 我們曾經被文化,家庭,價值觀培養成了有病的孩子,所以,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成為病孩子,否則就不正常了。
o 心理問題的代際相傳——家裡好玩不好玩,是心理健康的很重要的因素。
o
o 孩子的成長,會很快拋棄父母——所以父母總是不希望孩子長大。
敘事療法技巧—重寫
三個理論 五個技巧
一、特殊意義事件
o
即獨特結果或閃亮時刻。
o
是新故事的入口。
o
是任何不合主線故事的事件,或與主線故事相矛盾的事件,或問題無效的時候;
o
也可以是渴望、希望、夢想、期待或約定、特質、信念等……
o
它可以來自過去,現在,未來,也可以是很小的一件事。
特殊意義事件的意義
1、找出獨特結果
2、幫助來訪者探討問題故事中的例外
3、為建構新故事的開端來鋪路。
二、豐厚特殊意義事件
o
豐厚故事,豐厚生命
o
即感受到那個力量的點,並開始以不同形式轉換
行動藍圖 意義藍圖
o
來訪者:(當時候我上大學,媽媽給我做了一 身很厚的 棉衣,因為我要到北方了)現在想起來,那個時候那身衣服真的很暖和了,不僅使身體暖和,心裡也很暖和
o
諮詢師:那你這身棉衣,你覺得會有怎樣的意義嗎?(挖掘,豐厚)
o
來訪者:(沉默)嗯,老師,我明白了,那個時候,媽媽其實是非常愛我的……真的
o
注意
o
語言鋪陳作用
o
一般會在問話前
o
故事的細節串聯
o
營造氣氛讓來訪者看到閃亮的時刻
o
細膩
o
感染力
注意
o
1、特殊意義事件不是由諮詢師決定的,而是由來訪者決定的。
o
2、在來訪者做出回應之前,諮詢師只能猜測而不能決定什麼是特殊意義事件,隨著諮詢的進展,諮詢師從來訪者的特殊意義事件中找到來訪者的力量。才能知道找到的是哪個點。
o
3、沒有唯一正確的特殊意義事件,諮詢師需要嘗試很多個線索,才能最終找到最來訪者有意義的特殊意義事件,得到來訪者的回應。
o
4、發現特殊意義事件是一個反復進行的過程。直到發掘出來訪者內在的力量。
重寫技巧的注意事項
o
重寫是一個迴圈的過程。
o
如果特殊意義事件力量不夠強大,須重新去找一些點進行豐厚、見證、遷移,這樣循環往復,直到找到讓來訪者看到自己生命中的能量。
o
重寫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。
o
實際運用中,不一定嚴格遵守技巧,也可以根據當時的互動和情境創造出一些故事重寫的方法。如:讓來訪者對自己的問題命名,如恐懼,來訪者命名為恐懼媽媽。然後讓來訪者扮演恐懼媽媽,與恐懼媽媽對話,讓恐懼媽媽和來訪者相互見證。
o 1、我是在主線故事還是在支線故事?
o 2、我有沒有陷入主線故事,我有沒有被主線故事帶
o 著跑?若被帶跑,自己也沒有力量了。
o 3、自己有沒有貼著主線故事?
o 3、想辦法從主線故事中找到一些寶貴的東西?
o 4、我要怎樣去看到人們背後的支線故事?
o 5、在什麼時候的特殊意義事件寶貴,我怎麼找到?
o 6、如何讓支線故事串聯在一起,讓故事相連?
o 7、讓故事有更多的力量出來,讓人們可以看到更多
o 的自己?
o 8、在這個思考裡面,自己如何貼近這個來訪者?
o 9、整合技術,同時並行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